香港公司審計是由香港的注冊會計師對被實施審計的單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對被審計企業會計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信息依法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形成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和決定。
財務信息披露歷來都是發行上市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一方面,財務信息是創業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外在體現,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信息披露內容之一;另一方面,財務信息披露是整個信息披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證券監管機構信息披露監管的重點內容.因此,除企業本身的素質外,能否按照上市地,即香港會計準則的要求,及時準確的披露財務會計信息,也是決定赴香港創業板上市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總體上講,內地與香港會計準則差別不大.這一方面是因為二者的會計準則基礎相同,均以會計原則為基礎(PrincipleBase),另一方面是因為內地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廣泛借鑒了包括香港會計準則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會計準則,以求最大限度的國際接軌.從大的方面看,二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香港會計準則強調公允價值的使用,而內地會計準則更加偏重歷史成本,即強調賬面價值.同國際會計準則相一致,香港會計準則在涉及資產計價,特別是資產交易的情況下,強調了資產公允價值的運用,而內地修改后的《企業會計制度》基本上以賬面價值為資產計價的基礎,這種差別突出表現在對投資的核算和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上。
在資產減值的計提方面,同內地會計準則相比,香港會計準則更為強調專業判斷和個別認定.盡管兩地的會計準則均規定了應當根據資產的實際狀況計提減值準備,但具體的規定上有所不同.總體上看,內地的規定更為具體,例如對于應收賬款不能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的情況都進行了具體規定,而香港會計準則就此規定得較為原則,資產減值中個別認定法應用的較為普遍,反映出準則本身更加強調公司和會計師的專業判斷。
都將關聯方及其交易的處理作為重點,但各有側重.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是會計準則的重點內容之一.相比之下,內地會計準則為防止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對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交易的會計處理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定,而香港會計準則似乎更為強調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充分披露。
應收款項
香港準則規定壞賬計提范圍比內地廣,包括一切債權,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債券等.內地準則規定四類應收款項不能計提全額準備,而香港準則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存貨
內地準則規定按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平均、后進先出和分批實際法進行實際成本核算;而香港準則不接受后進先出和分批實際法,其余方法相同.
固定資產
(1)內地準則一般以資產的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但香港準則容許資產重估并考慮折現的影響。
(2)內地準則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政策變更,香港準則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借款費用資本化
(1)內地準則規定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時應予資本化,直至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香港準則規定僅限于為購建符合條件資產(例如廠房包括土地使用權的支出、需長時間制造的存貨、建造合同等)而發生的借款費用資本化。
(2)內地準則計算資本化金額=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X專門借款加權平均利潤,香港準則計算資本化金額=所有借款費用。
(3)內地準則規定暫時投資收入不得沖減資產成本,香港準則規定暫時投資收入必須沖減資本化金額.
融資租賃
內地準則的確認條件之一為最低租賃付款額/收款額的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資產的原賬面金額,香港準則的確認條件之一為最低租賃付款額/收款額的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